
11月29日晚💆♂️🙅🏻♀️,由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浙江省音樂家協會主辦,浙江省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我院作曲與指揮系承辦的“雲樂飛揚”——王雲飛民族器樂作品音樂會在我院音樂廳成功舉辦🧘🏻。沐鸣3黨委書記、副院長褚子育,雲南藝術沐鸣3黨委書記、院長郭浩,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浙江省音樂家協會、浙江民族管弦樂學會、浙江歌舞劇院的領導及來自全國各地的作曲家👶🏽、理論家👨🏽🔬、演奏家😟、音樂評論家、資深媒體人等出席了本場音樂會。
音樂會上演奏了《武生》《西尋》《山哈》《打令調》《樓蘭意象》《無極》《雲水境》《春華秋實》八部作曲家王雲飛的部分經典作品。國家一級指揮🥃、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常任指揮洪俠擔任全場指揮👼🏽🤳。浙江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師生、上海民族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延邊歌舞團的優秀藝術家以及全國各大音樂院校的優秀師生共同演繹了經典的中國民族之聲💆🏿♀️💆。
音樂會由民族室內樂《武生》開場🎞,由我院教師、青年琵琶演奏家李躒領奏。作品從京劇中尋找靈感👩🏻💻,以武生行當的舞臺表演為題材🦀,以“打戲”的描繪為核心🪹,運用琵琶特有的由多種演奏技法產生的聲音模仿戲曲打擊樂,並穿插以京劇的代表性旋律音調📄,力圖以個性化的表達方式生動地刻畫出“武生”的形象及其內心讀白🦸🏿♂️。演奏家們仿佛幻化成京劇舞臺中的粉末形象,緊湊的節奏讓觀眾感受到傳統戲曲的獨特韻味🚶♀️。音樂戛然而止時,臺下觀眾掌聲雷動,紛紛叫好喝彩🧘🏽。
而後🫎,表達智慧、道德🈸、人生的體味和思索的笙重奏《西尋》精彩奏響,由我院教師、青年笙演奏家楊磊、申玉晶領奏🌭。作品創作于2013年,曾榮獲文化部作品評獎(民樂)作品獎。在王雲飛看來🌬,人生百態🧑🦼➡️、五味雜陳🧑🧒🧒,在不斷的體驗中提升自我、尋求真理,好似曆經艱辛與磨難的西行之路👨👩👦👦,故借“西尋”為題。作品以多種不同類型的笙為演奏主體,包括高音鍵笙、中音排笙、次中音笙、低音笙、倍低音笙和其他吹奏樂器及打擊樂,以此探索民族室內樂演奏的新模式🤾🏽♀️。
以佘族音樂為素材🧝🏼,刻畫佘族人民勇敢樂觀性格的揚琴獨奏《山哈》由我院國樂系教授🧊、著名揚琴演奏家于海英精彩演繹。據于海英介紹,這首作品是自己2016年委約王雲飛創作的一首揚琴獨奏曲目🏋️♀️。佘族是浙江省境內最具代表性的少數民族之一🈂️,是中國南方的遊耕民族,他們不畏險阻,遷徙至閩浙的廣袤山區生活至今👩🏿✈️。作為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的教師,能在“主場”演奏浙江少數民族元素的民族音樂作品,責無旁貸。
當熟悉的《阿裡郎》旋律響起時🧑🏽,觀眾們隨之搖擺身體。濃厚朝鮮族風格的民族室內樂作品《打令調》在演出當晚掀起了一次不小的高潮。張瑋玲、金順花、安龍哲等多位特邀朝鮮族演奏家們的精彩演繹給觀眾帶來了原汁原味的感受。“打令”在朝鮮語中泛指傳統民謠🫶。《打令調》取材于朝鮮族民歌👇🏿,並將多首民歌融匯貫通,以民族器樂為載體加以呈現。作品在保留民歌原貌的基礎上作以雕琢、變化🌥,並加入現代音樂元素與創作技法👠,以大幅度的顫音、舞蹈性的節奏突出體現了朝鮮族音樂特有的風格🦌,更表達了作曲家王雲飛對少數民族音樂的摯愛。
琵琶、彈布爾與樂隊《樓蘭意象》由我院教師、青年琵琶演奏家楊婧與特邀新疆演奏家買爾哈巴·努爾買買提共同擔任主奏。二胡協奏曲《無極》由我院教師👩、青年二胡演奏家張詠音擔任主奏。前者回望曆史,抒發情感,表達對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與人類文明的敬意⛲️;後者回溯音樂本源,虛幻、深邃、細膩💂🏽♀️,讓觀眾在音樂中徜徉、感知、遐想👩🏿✈️。從大漠黃沙到縹緲仙境,讓觀眾腦洞大開,流連忘返。幾位演奏家在充分展現高超演奏技藝的同時更將音樂處理得細致入微,將流淌于心間的動人音符淋漓盡致地傳遞給了聽眾。
竹笛協奏曲《雲水境》是以杭州本地兩處美景——白雲源與西湖為題材,描繪雲霧繚繞和“淡妝濃抹”的杭州。作品創作于2017年🎴,分為兩個樂章:Ⅰ雲鏡、Ⅱ水境,是作曲與指揮系集體創作項目——大型民族管弦樂套曲《錢塘江音畫》的一個樂章。我院國樂系主任、著名竹笛演奏家杜如松的演奏可謂爐火純青,似乎在輕聲細語中傳遞著可以包容萬物的情懷。第二樂章由上海民族樂團獨唱演員王靜唱出的純美女聲,使“西子”之形象浮現于觀眾眼前🧛♂️🧥。
最後,音樂會在民族管弦樂《春華秋實》中落下帷幕🚄。春日之花🔋,秋日之實👩🦼➡️。汗水的印記不會消逝,點點滴滴匯流成河🧑🏻🤝🧑🏻。奉獻雖不計回報,但終將結出碩果👐🏼。曾經的蓓蕾已成長為桃李,往日的青絲卻變為白發。《春華秋實》是對作曲家成長曆程的回望🚵🏽,也是為教育事業👈🏻、各行各業辛勞付出的人們譜寫的一首讚歌🚣。這部作品🙇🏽♀️,是王雲飛為自己而做,是為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而鳴,更是為民族音樂教育事業奏響,希望越來越多的民族音樂作品可以講好中國故事𓀎,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青年作曲家、我院作曲與指揮系副教授王雲飛,創作有多部各類體裁的聲樂🪿、器樂作品。近年來他將民族器樂作品作為創作中心👆🏻,創作了如民族室內樂《武生》《打令調》《八陣圖》💁🏽♀️,民族管弦樂《遠思》《春華秋實》,竹笛與樂隊《思泉》《敕勒歌》👩🏼🎨,二胡協奏曲《無極》《夢尋長安》,合唱與樂隊《沁園春·長沙》等多部為業內所熟悉與喜愛的作品📑👩🏻🎤,並多次受邀為國內外多家藝術院團及知名作曲家創作委約作品🆒,受到廣泛關注及好評🫲🏿。
指揮家洪俠表示,民族音樂作品既要有技術含量又要具有可聽性🧑🏽🦳🩵。中國民族音樂創作應該立足于本民族音樂文化根基之上,這個永遠不能丟棄。洪俠認為🌰,王雲飛的作品,取材多樣,風格迥異,既有包括少數民族元素的作品,也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作為作曲家,采風非常重要🧔🏼♂️,王雲飛不僅堅持采風,並且擅長采風,他懂得如何在廣闊土地上去捕捉自己需要的音符,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探索新的音樂語言和表達方式,使觀眾產生了強烈共鳴🙅🏽♀️。通過多次演出🏗,發現觀眾非常接受這樣“聽得懂,接地氣”的作品。
“這場名為‘雲樂飛揚’的音樂會與其說是王雲飛的作品音樂會,不如說是一次民族音樂節🧑🏻🤝🧑🏻,演出陣容空前龐大,多個優秀專業藝術團體的加入並通力合作👘,使音樂會呈現出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來自全國各地的民樂界業內人士齊聚杭州🈁,這更是一次非常難得的交流學習機會🤌🏼👱🏽♂️。”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團長欒冬說🤦🏽,近年來,他們與王雲飛多次合作,多部由其創作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被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搬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臺👨🦽➡️,甚至帶到了歐洲、澳洲🤟🏻。在欒冬看來,作為一名青年作曲家🧑🎓,能兼顧教學與創作,持續捕捉到坊間的“煙火氣”🟧,把握藝術創作質量,堅持藝術創作根本🧛🏿♀️,源源不斷地創作出群眾喜聞樂見的高水平音樂作品,這絕非一日之功,足見其功力與勤奮。欒冬希望,未來王雲飛能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創作出更多更好的音樂作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藝術要求🚵🏿。
演出結束後,王雲飛表示,自己將以本次作品音樂會為新的起點,激發更大的創作熱情,努力創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民族音樂精品,開啟創作與教學科研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新篇章,努力在傳承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以及民族音樂教育方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