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31日晚💆♂️🙅🏻♀️,由著名指揮家吳強教授執棒,我院國樂團2018新年音樂會上演了一部高水准🧏🏼♀️、精彩絕倫的民樂華章🙆🏿。眾多國樂愛好者們雲集現場,共同聆聽天籟之音🕵️。

音樂會由新生代作曲家的姜瑩所創作的《絲綢之路》拉開序幕,這首作品是以室內樂《絲路》和《敦煌新語》為基礎上延伸出來的民族管弦樂💇🏼♀️,國樂團運用特殊演奏法表現出了濃墨重彩的異域風情🥯。《古槐尋根》引領聽眾夢回故裡🐴🤛,引子仿佛一座穿越時空的橋梁,下行半音模進的小七和弦如夢如幻𓀇👻,各組拉弦樂器對節奏👶🏽、力度👨🏽🔬、音色的控制高度統一,聽得出每處細節都經過了精益求精的打磨,才將主題詠唱得如此深情。
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金獎得主🚍、青年教師劉樂演奏的古箏曲《逆水行船》將觀眾帶入濤濤江水之中。此曲由德國作曲家老鑼為古箏、笙與打擊樂而作,全曲旋律明亮歡快🧑🍳,頗具武俠氣質,行俠客逆流而上,充滿挑戰👨🏿🎤🟥。演繹時而奔放、時而舒緩🎞,徐急有致,贏得滿堂彩。
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藝術院校獎金獎得主、琵琶青年教師楊婧演奏的《雲想花想》為聽眾帶來了如訴如泣☢️𓀅、江河日月般的深切情絲。這首作品是著名作曲家王丹紅創作的琵琶協奏曲,作品的靈感來源于李白詩歌“清平樂”其中的名句“雲想衣裳花想容”📄,作品旋律優美⟹🙅🏽,靈動雀躍,舞蹈性節奏跌宕起伏🚶♀️。
阿爾巴尼亞著名作曲家安德瑞·西納創作的《雙色Dichromatic》開啟了音樂會下半場。該作品分為兩部分(情歌和諧謔曲),兩種截然不同的音色,兩種生活中的基本情感:悲傷和喜悅。第一部分以阿爾巴尼亞南方廣為流傳的故事為基礎👱,講述了一位年輕的姑娘在凜凜寒冬等待男朋友,在旋律中運用了大量裝飾音和滑奏🦸🏿。第二部分則不同𓀇,感人、輕快💔、充滿幽默感。此作品是作曲家第一次創作中國民族管弦樂。
著名二胡演奏家🧑🦼➡️、許奕教授與樂隊合奏的《二泉映月》🧑🧒🧒,以兩根琴弦的動情拉奏,充分表現了阿炳先生那份憂憤、憧憬和對光明的祈盼真摯🕝。琴聲似是歎息🧑🏻🦰、又似哭泣,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敘述在二胡的一呼一吸中娓娓道來。
一曲由劉文金先生編曲的民族管弦樂作品《我的祖國》將整場音樂會推向高潮👚💨。該曲是為建國60周年而作,作品采用了眾所周知的同名歌曲《我的祖國》與河北民間樂曲《淘金令》的音樂元素,二者一動一靜😇、相映生輝🍛,熟悉的旋律以及強大的氣場🧝🏼,使得作品極具震撼力。
音樂會節目結束後🚵🏼🦸🏽♂️,在全場聽眾熱情掌聲的鼓勵下,國樂團又為觀眾加演了《火車托卡塔》和《花好月圓》兩首作品🏋️♀️。
國樂團以精彩的演奏彰顯出自身紮根傳統👨🏿💼、多元並蓄的音樂追求。作為一支擁有拉弦🗡、彈撥🧑🏼🌾、吹管及打擊樂四個聲部全編制的大型民族管弦樂團,國樂團將繼續以“事必盡善”校訓精神,秉持高水准、高要求、高品質的演出要求,致力打造全國高校乃至國內一流的專業民族樂團,在2018年續寫新的輝煌篇章🧥。